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6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3178篇
地质学   1220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十五”期间吉林省地震局建成了由1个区域台网中心,3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组成的测震观测台网和火山观测台网。应用SDH光纤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有效提高了吉林省区域地震监测、应急速报能力,填补了吉林省数字化测震台网的空白。  相似文献   
972.
构建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综合应对体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地震的复杂性和严重危害性,传统地震应急管理存在突出问题,必需采用综合应对才能够确保最经济的应急管理成本,满足应对全灾难的基本需要,从而保证城市安全管理的基本需求,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和运作。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综合应对体系的构建应从信息系统、指挥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保障系统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73.
近年来,能量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受到国内外地震工程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今后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一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为对象,通过逐渐增大框架底层柱截面,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下的地震能量反应,结果表明,加强钢框架底层柱使结构总输入能基本不发生变化,结构滞回耗能在总输入能中的比例ν和底部剪力墙滞回耗能占结构总滞回耗能的比例μ均随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加强钢框架底层柱能够提高外钢框架-内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降低其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74.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period, duration, and intensity) involved in evaluating input ground motion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for the design of long-period structures such as high-rise buildings and base-isolated buildings. First, the fundamental dynamic properties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newly introduced vibration observations programs. Nex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edominant period and duration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 within the Nobi Plain, one of the largest sedimentary plains in Japan,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possibility of resonance of long-period structures. Finally, we introduce a recently developed long-stroke shaking table that is intended to convince structural engineers and building owners to take adequat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large floor response in high-rise buildings because of resonance.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and Velocity Structures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November 14–15, 2006.  相似文献   
975.
The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regarding seismic response of plan and vertically irregular building structures. Three areas of research are surveyed. The first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lan-irregularity by means of single-storey and multi-storey building models. The second area encompasses passive control as a strategy to mitigate torsional effects, by means of base isolation and other types of devices. Lastly, the third area concerns vertically irregular structures and setback buildings. Although fewer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is last area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er ones, this state-of-the-art reports extensively on research efforts and progress into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irregular buildings in elevation to show the growing interest among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976.
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弹性波动方程组,运用显式逐步积分格式与局部透射人工边界相结合的时域显式有限元方法对该波动方程组进行求解,对两相介质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弹性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对在是否考虑孔隙流体渗流的两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的两相介质弹性动力反应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孔隙流体渗流对两相介质动力反应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相介质弹性动力反应时程的波形与入射地震波的波形相同,且弹性动力反应的峰值出现的时刻对应于入射地震波的峰值出现的时刻;孔隙流体的渗流将对两相介质的弹性动力反应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数值计算同时表明,时域显式有限元方法是进行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弹性动力反应计算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7.
含饱和土的层状场地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确的土层和半空间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含饱和土的层状场地的动力响应,给出了含饱和土层状场地的自由场(入射P波、SV波)、动力Green函数及刚性条形基础动力刚度的计算方法,由此建立的场地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建议方法的退化结果与单相场地结果一致。研究了界面不同透水条件对基础动力刚度的影响,并与相应单相场地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界面透水条件对竖向弹簧系数影响最大,饱和土体中孔隙水对场地动力响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8.
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长江三峡地区大九湖和玉溪剖面AMS14C测年数据(校正为日历年)建立了约9.3~2ka BP高分辨率多环境代用指标(δ13C、K、腐殖化度、抱粉总浓度、Rb、Sr及Rb/Sr)的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与研究区周边反映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不同沉积记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区古遗址和古洪水层的统计分析,获取了本区新石器以来古文化兴衰变迁和古洪水发生的完整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大暖期约出现在7.6~4 ka BP.9.3~7.6 ka BP,本区气候极不稳定,波动幅度大,总体上冷湿,多次出现显著的降温或干旱事件(9.1、8.2和7.7 ka BP前后);4~2 ka BP,本区气候较此前偏干凉,且波动频繁.(2)7.6~ka BP的大暖期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即6~5 ka BP为大暖期的鼎盛期,气候稳定,温暖湿润,植被及生态条件优越,洪水发生频率低;7.6~6 ka BP和5~4 ka BP为大暖期中具有不稳定特征的过渡期,其中5~4 ka BP及4 ka BP前后的降温事件仍较显著,且多发洪水.(3)本区史前古文化的主要形成发展期与大暖期持续阶段相对应,其中耕作业相对发达的大溪文化繁荣期出现在大暖期中的鼎盛阶段(约6~5 ka BP),大溪文化前后处于低潮及表现为衰退现象的古文化则对应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期,总体上,研究区古文化响应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改变其生业结构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9.
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05年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为4.23%,调整力度非常小;2)经济发展的冲击可以部分解释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解释水平为12%以下,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在18%以下;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其自身波动的影响.建议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耕地利用效率等方面采取长期性、综合性的政府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80.
蒙海花  王腊春 《中国岩溶》2009,28(3):227-234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汇流参数对比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后除最大土壤蓄水量增大外,其它产流参数变化不大;汇流参数基本小于生态建设前,但相差不大;在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后的产流量小于生态建设前的产流量,生态建设前土地覆被下的流量在低水位时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高,而在高水位时生态建设前流量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